当前电信诈骗手段主要有19类67种,针对大学生,诈骗分子就设计了如网购、网络兼职、冒充执法人员等多种诈骗手法。实际案件中,很多大学生因一时疏忽而落入诈骗陷阱,给生活、学习、家庭带来了严重后果,甚至有的因此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。开学第一篇,给大家揭示几个诈骗手段。
诈骗分子通过微信,QQ等社交平台,网络购物平台等发布低价商品信息,诱导消费者与其联系,一旦消费者上钩,便以定金,预缴税或“直接成交”等手段牟取钱财,更有甚者要求消费者提供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,以此直接操作银行卡实施诈骗。也有诈骗分子假借“淘宝客服”、“快递公司”等客服的名义,以网购商品“甲醛超标”“降价返利”“退款”、“快递丢失赔偿”等名义,通过微信(QQ)发送虚假激活网址,套取支付宝、银行卡、验证码等信息骗取事主扫码、转账汇款。
诈骗分子冒充执法人员,以检查到受害者违法行为等理由对受害者进行示威恐吓后,以执法保密的理由让受害者对其行为进行保密,并要求受害者提供身份证,银行卡,支付密码等个人信息进行诈骗。而受害者常因莫须有的违法行为感到惶恐,从而服从诈骗分子的安排,上当受骗尤不自知。
特别提醒:
在提高自身防范能力的同时,不要出卖或透露个人身份信息、手机卡、银行卡信息等,避免上当受骗,甚至影响个人征信。防范电信诈骗,只要树立起较强的防范意识,多了解一些诈骗的手段手法,提高自身识骗、防骗的能力,始终紧绷防范电信诈骗这根弦,遇事冷静处置,就能有效防止被骗。同时,遇到不能确定的情况,积极向老师,家长,甚至110求助请教。
总之,大家一定要记住“三不一要”:“不听、不信、不转账,遭遇电信诈骗时要注意保存证据,并尽快拨打110进行报警”。